土地使用有纠纷就是因为当事人认为土地增值的分配不公平,他不服怎么办呢?没有更好的裁决机制的时候,他就可能采取游行示威等抗议手段。
如果说,人类的很多自由价值例如宗教自由、社会自由、政治自由到今天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,但经济自由则因为一波接着一波的全球化而得以实现。明治维新就是这种思维的产物。
中国只有通过更大的开放,实施升级版的开放政策,才能赢得新一轮开放政策的成功。背后的道理都是一样的。体制改革困难不仅仅是中国现象,而是全球性的现象。尽管当时有美国占领的因素,但基本上可以视为是日本开放传统的继续。第三,不愿意甚至禁止本国技术流向发展中国家。
在日本被美国打开国门之后,日本的精英们认识到西方形式的国家和资本已经不可抵挡。在自由贸易上,今天的西方面临一个困局。我认为,这一目标即使不在2020年达到,就会在2021年或2022年达到。
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比本国先进的技术,进入到发达国家已经存在、附加值比本国高的产业,这些都属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。再比如印度,同样作为金砖国家之一,2010年增长速度为10.5%,2011年是6.3%,2012年仅有2.2%,也是不断下滑,而且下滑的幅度超过中国。如果举债,短期内,债务少可以继续举债,但时间长久后,最终总要还本付息。在其他发展中国家,投资经常面临一个困境:即使国内有资金,要投资必须从国外进口一些机器、设备、原材料,而国外进口就需要外汇,他们经常受限于外汇不足。
那么,到底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?我认为,关键的是,要分析2010年一季度以来连续13个季度的经济下滑的真正原因。自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经济快速发展,举世瞩目,堪称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。
众所周知,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,第一驾马车是出口,增长速度减慢。再次,从环境角度看,依赖高能源、高排放的经济高速增长,必然带来环境恶化的压力。韩国1977年的人均收入也是美国的21%。所以,我个人认为,从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反周期措施看,中国还是应该以投资拉动为主。
所以,造成中国2010年后连续13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滑,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外因,即发达国家尚未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霾,经济发展滞缓,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需求不振。我国有3.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,属全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。为什么?因为随着投资的拉动,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,就业也相应增加,人们的收入水平随之上升,消费必然增加。显然,既能提高生产力、消除增长瓶颈,又具备较高经济和社会回报的投资领域众多。
按照比较优势发展,经济就有竞争力,资本就会积累,产业随之升级。首先,我们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,产业水平在全世界也属中等的产业水平,技术在全世界也是中等水平,因此,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空间巨大。
我们所利用的后发优势迄今已33年,还能维持多久的经济增长?如何衡量后发优势呢?我觉得,一个很好的衡量方法就是,比较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。我国还是财政状况很好的国家,更何况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并非像其他发达国家是用来支持消费的,没有物质作为抵押。
如是后发优势的利用让它们实现了20年7.6%-9.2%的增长,就代表这个后发优势让我们还有20年年均8%增长的潜力。这些领域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无比巨大。我粗略估算,如果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十年翻一番,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是7.2%,但我们2011年的增长速度是9.3%,2012年是7.8%,因此从2013年到2020年,如果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,我们应该有的增长速度是6.8%。我国改革开放后与它们的发展的轨迹、道路、模式一致。利用比较优势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经济。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,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不断升级。
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、农业经济学、制度经济学。这些东亚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占美国21%的水平,由于善于利用后发优势,日本维持了20年年均9.2%的经济增长,新加坡维持了20年年均8.6%的增长,韩国维持了20年年均7.6%的增长。
比如,现在的基础设施,过去主要是城市和城际间的高速公路、港口和飞机场,但城内的轨道交通、地铁和道路严重不足,地下管网严重老化。针对上述投资机会,是否有资金可以投资?从政府角度看,目前我国累计国债余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.9%,在全世界属最低水平,即使计入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,占比也不高。
我们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大部分投在基础设施领域,它是有回报、有资产的。如此,可以大幅降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成本和风险,经济学上,称之为后发优势。
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,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,首次连续13个季度的经济下滑? 我个人认为,2010年一季度以来的经济持续下滑,是由于整个国际经济尚未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周期性因素。目前,经济增长速度节节下滑,体制机制性的矛盾就要爆发。来源:新京报 进入 林毅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高收入国家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,我国已跻身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,2012年我国人均收入达6100美元。
当然,这只是一个潜力。在我国,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多年,是否还能找到有效投资的机会?只要仔细分析,机会很多。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善于利用后发优势。正如我前面所言,我们有8%的增长潜力,实现7.3%的增长,只要改革到位,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,这一目标是能够实现的。
有目共睹的是,在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到7.5%时,我们政府采取了支持铁路投资、支持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措施,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迅速转暖,达到7.8个百分点。其理由是,中国存在很多体制机制性的问题,这种体制机制性问题未导致危机,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。
十八大提出,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,同时继续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。到下期将转化为生产力,国民经济就能增长,收入就可提高,提高的收入可以再用来支持投资和消费的增长。为什么认为中国还有20年左右的时间可以维持8%增长的潜力呢?众所周知,经济增长在本质上是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。在这种国际舆论下,国内也有人认为,中国过去的增长方式,即以投资来拉动增长的方式,是不可持续的。
投资在当前是需求,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。还有一个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也翻一番,现在人口增长速度是0.5%左右,两者相加,若城乡居民收入也翻一番,2013年至2020年的年均经济增速应达到7.3%。
如此,投资和消费均可得到有效促进和支持。按照国际标准,人均收入达到12700美元,就属高收入国家。
为什么?因为随着投资的拉动,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,就业也相应增加,人们的收入水平随之上升,消费必然增加。假如发展中国家善于利用后发优势,那么它的经济增长就可以超过发达国家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